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华武术复兴研究会 > 公司动态 > 太极拳的“练”与“悟”

公司动态

太极拳的“练”与“悟”

2015-11-05

 

太极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它既是强身健体的形体艺术,又是修心养性的修炼术。有人说太极拳是练出来的,古人云:“拳打万遍,其理自见”,这是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太极拳是悟出来的,甚至还有人说“拳打一遍,其理自通”,悟也。笔者认为,太极拳只有经过长期的习练和体悟才能学好。

 

    所谓练,包括习练基本功、辅助功法、器械、太极推手甚至散手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练习拳架套路。

 

    悟就是用大脑、用意识去思考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思考每一动作的运行轨迹,思考拳中的内涵、联系、技击含义以及拳理拳法等。悟有感悟、体悟、参悟、顿悟和妙悟。悟实际上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在太极拳习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练拳

  

()练拳是基础

    l、只有坚持练拳,才能提高基本功。外国人称中华武术为“功夫”,太极拳也毫不例外的是一种“功夫”。要学好太极拳,就必须练就深厚的武术基本功。常言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也就是指有没有功夫,基本功是否扎实。陈立清老师曾说:“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修养兼备的武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目的。为达这一目标,就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陈立清著《陈氏太极拳小架》)。陈老师在书中提到四种基本功法,即站立功、抱球功、缠丝功和下肢功,这些功法亦可单独练习。但笔者认为,长期反复练习太极拳架套路,也是加强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的途径。陈照奎前辈曾说:“武术本身就是吃苦流汗的事儿——必须付出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有一定的艰苦性。”他还说“功夫功夫,就是要下苦功夫。没有苦功夫,拳I也是空的。”(《少林与太极》20065期刘俊华文)。纵观古今太极拳前辈及大师,都是经过刻苦、长期的练拳历程后,才成名成家的。据说陈正雷大师年少时,仅“倒卷肱”一式每次要倒练二里半地;陈小旺大师年轻时每天练拳三十多遍,王西安大师年轻时半夜在树林里练拳常常能将鞋里倒出水来。正因为这些大师能够坚持勤学苦练,才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

 

    2、只有坚持刻苦练习,才能纯熟拳架套路。太极拳套路学会容易,但要打好、打熟练却不容易。要姿势正确规范,动作优雅美观,形体舒展大方,架式中正安舒,内气充盈饱满就更难。如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全套78式,每式细分又有38个动作,总共300多个动作。要掌握每个动作的走向、力点、缠丝劲,使每个动作做到位,就要在明师指导下持久、反复地练习。

 

    3、只有坚持练拳,才能使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打出神韵、打出风格、打出极致。要学好太极拳,就要使手、眼、身法、步各自先要合乎规矩。如手何时为掌?是舒掌还是瓦棱掌?何时为拳?是虚拳还是实拳、立拳、平拳?目光随什么走?这些都有严格的要求。身法的中正与前倾、后仰、侧斜、翻转等皆有法度。步伐的前进、后退及腿法的弓步、马步、仆步、歇步等皆有讲究。由各自合乎规矩再到相互协调。

 

    4、只有坚持练拳,才能提高整体功力。太极拳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相随”的说法,它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和练习。陈正雷老师提出“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就是要求进行全面锻炼,以增强整体功力。拳论曰:“劲发之于根,旋转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由腿到腰,总须完整一气。”陈长兴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中说:“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要达到如此整劲功夫,没有千锤百炼,实难达到。

 

    ()练拳是核心。

    1、只有反复练拳,才能掌握太极拳的技击含义。太极拳是武术,武术的灵魂是技击。太极拳每招每式、每个动作,都包含着防身和技击的内涵,都具有引进落空、化打结合的防御和技击技巧。太极拳有“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臁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陈鑫)和“远打三步开外,近打只在寸间”的说法,因此,只有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技击精华。

 

    2、只有反复练拳,才能练出内劲。太极拳属内家拳,要求丹田内转,腰脊抽换。讲究内不动,外不发,蓄而后发。只有坚持长期的、不断的反复演练,才能达到上下贯通、协调均衡、内劲充实、内外相合的境地,才能练出“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的内家功夫。

 

    3、只有反复练拳,才能达到周身放松,螺旋缠绕,疏经通络,气血流畅的效果。练太极拳不但要求形体相互配合,而且要求注意呼吸和在意识引导下的内气运行。正如《拳论》所说:“以心行气,务沉着。以气运身,务顺遂。”

 

    ()练拳是重点

    1、只有练好拳,才能给进一步悟拳创造有利条件。只有打好了拳,才能想到哪些地方打得好?哪些地方打得不好?哪些动作需要刚发?哪些动作需要柔引?身体有什么感受?感受如何?才能进一步理解和体悟。如果不练拳,一切都是空的,更谈不上悟拳了。

 

    2、只有练好拳,才能使拳理拳法得到进一步提高。拳理和拳艺是相通的,要明白拳理,必须具备高超的拳艺。而高超的拳艺,则来自于千万次的反复锤炼。

 

    3、只有练好拳,才能更好地继承和传播太极拳。太极拳博大精深,理精法密,要继承和传播太极拳,必须掌握其精粹并拥有娴熟的技巧。

 

    悟拳

    ()悟拳有助于更好地练拳

    古本《易筋洗髓经》中说:“迷则凡,悟则圣。圣凡之区别,只在迷悟之间。”因此,练拳的同时,要用脑去想、去思考,也就是去悟。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孑L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也说:“行成于思。”光练不想,拳理不精,难成大家;光想不练,不懂拳艺,纯属纸上谈兵,功夫难以上身。

 

    l、悟拳有助于练好太极拳架外形。架势是否中正安舒?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是否相合?手眼身法步是否配合密切?每招每式都要去想、去思考、去体悟。

 

    2、悟拳有助于练好太极拳的技击。练拳人常说,练拳时对面无人似有人,推手时对面有人似无人。就是说,在练太极拳套路时,想象对面有一个人正在和你较技。你的一举一动就是针对面前的人做防身和击打动作,这样就把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

 

    3、悟拳有助于获得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内涵丰富,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为基石,又有现代科学素的合理内核,是一个繁杂的体系。从太极拳原理来说,仅哲学它就包含着阴阳对称、阴阳互容、阴阳变化等诸多矛盾对立统一学说。它还包括中医经络学说,养生学以及力学等原理;从体形动作来说,它要求全身节节贯串,动静有序,配合紧密,协调一致;从内气运行来说,它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达四梢。因此,只有用心感受,用心揣摸,用心体悟,才能掌握。

 

    ()悟拳有助于获得太极拳精髓

    1、悟拳有助于提高练拳者的修养。太极拳讲究刚柔相济,中正安舒,方圆相生,天人合一,人气合一等等。由天人合一、人气合一就能感悟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处世观;由刚柔相济,中正安舒、方圆相生的拳理要求就可以体悟出做人与谋事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宽严有度、有理有节的人生态度;由太极推手时“舍己从人”,“随曲就伸”的要求可感悟出遇事要多为别人着想,凡事要往宽处着想,要有顺境得进、逆境励志的思想。

 

    2、悟拳有助于提高练拳者的理论素质。马虹前辈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太极拳“有四大理论支柱:一是易经的太极阴阳学说,二是道家的养生术,三是经络学说,四是传统的兵学。”(《陈式太极拳理阐微》)当然太极拳还包含力学、人体运动学等科学理论。练拳时如能认真体悟,努力钻研,就会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3.悟拳有助于提高练拳者的综合素质。太极拳是一门综合艺术,练拳者要从多方面去体悟、去锻炼。功夫在拳外,同一件事,同一个动作,想法不同,眼界不同,境界不同,悟得便不同。有的人可能悟得独到,悟得精妙,能悟出新的感受;有的人可能悟得平淡,悟得浅薄,只是打打拳而己。因此,通过悟,可提高处理事物的综合能力。

 

    ()只有练悟结合,才是学好太极拳的必经之路。

    1、只有练悟结合,才能使练拳者对太极拳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太极拳承载着许多内容,只有透过拳形拳架的外形,才能逐步弄清它的本质。练拳初期,只是简单的形象思维。比如“金刚捣碓”如何做?“单鞭”“云手”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只对动作有一个基本概念。随着对太极拳架套路的反复演练和体悟,就会对拳形背后的许多东西,如太极拳的功能、特点、效果等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就是进入了复杂思维阶段,提高到了理性认识。通过思索,我们可以对太极拳有这样的新认识,一是具有健身、防身、养身的功能,正如马虹先生称“太极拳熔健身性、技击性与艺术性于一炉”;二是具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相随”,蓄发互变,刚柔相济的特点;三是能达到练精、练意、练气并重,形神兼练、内外双修的效果。因此,只有练悟结合,才能使练习者对太极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只有练悟结合,才能全面发展。练太极拳首先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刻苦练习的基础上,通过悟(思维)和进一步学习,就会形成一些看法和理论。把自己形成的点滴理论,再放到练拳时进行检验,就是再实践。如此反复,就会走上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探索之路,就会使练拳者不断提高。如果练拳者仅仅停留在光练不悟的地步,只能算一个武夫。太极拳内涵丰富,不但要刻苦练习,而且要透过拳的外形,体悟研究其内在的规律,内在联系,文化渊源。特别是对看不见的内劲、内气等要反复揣摩,深入考,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要站得高,看得远,要立足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要立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苦练真功,思索不止,做个既身怀绝技又掌握太极拳理论的武术家。武术家不是简单的舞拳弄棒踢腿跌叉的武夫,他必须具有融会贯通之学识,气定神闲之修养,兼容并包之胸怀,高瞻远瞩之境界。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