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华武术复兴研究会 > 公司动态 > 论太极拳之松柔

公司动态

论太极拳之松柔

2015-11-03

 

武术中取胜,可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不断加大自己的力量,较技之时,我的力量总比对方大,自己当然就是胜利者。这是常法,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另一种不是常法,即不断减少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变得松柔,使对方有力无处用,这不是简单的逃跑,而是用引进落空的方法,使对方找不到可以进攻的靶子,消除了对立面。凡用拳、脚,如果没有较硬的对象,就丧失了施展功夫的条件,无用了。这是太极拳以柔克刚、引进落空的方法。

 上述两种方法,大约就是外家拳和太极拳的根本差别。两者练习的方法,追求的目的,可能达到的境界,都很不相同,本是泾渭分明的。学文不易,学内家拳尤难,其中的道理,很不容易弄清楚。

 

 一种误解

 今有,一听说太极拳要主张松柔、柔化,就不以为然,以为松柔了,就没有技击的作用了;这是误解。我们说以柔克刚。引进落空,主要是指化劲时的诱敌深入,才说了太极拳技击的一半。

还有一半,是舍去了硬力,真正松柔之後,通过沉气、沉劲,能产生强大的爆发劲,在我独知人的听劲条件下,能随时找准、控制对方的重心,给于歼灭性打击。如果不愿丢力,没有真正松柔,就不会有沉劲,发劲就不会惊人,对于别人能发生更大的爆发劲,就不相信。不知者,不为过,算误解。

 

 太极拳误在一个拳字上

 太极拳的指导思想,源於老子《道德经》,如果不明本源,违反了拳谱的教导,很容易进入误区,将太极拳练成外家拳,甚至变成体操;不仅劳而无功,连继承还说不上,更不要说赶上或超过前人!

拳,在常人心目中,就是练就一些手法、腿脚,可以打斗的一种技术。其取胜的条件,是速度快与气力大。千百年来,气力大的人,一直被歌颂著,如说某某为大力士,有神力,有神勇,力能举鼎,水浒传上有倒拔杨柳的鲁智深,史记上有力拔山兮的楚霸王。这些都是赞扬的外家拳。歌颂气力小的诗文、成语,不知有没有?深望读者有以教我。比如说:你这个人气力小得可敬可爱、难能可贵,小得全省,全国第一等等。这多么反常!然而这才是表扬太极拳。如果说外家拳追求气力大,太极拳却先要学会气力小。"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轻,就是气力小。

 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相信气力大才是拳。气力小算什么拳呢?所以,不少学太极拳的人,就还是主张要练些气力,才会有用,才能保险。还说什么"要想四两拨千斤,必须练就千斤力。"这两句话,前後矛盾,後一句就否定了前一句。既然四两就能拨千斤,何必还要辛辛苦苦去练成千斤力之後再来拨,这不是大大地浪费吗?既承认四两就能拨千斤,练就千斤力来做被拨的对象吗?有这个必要吗?不是多此一举吗?骨子里还是没有忘记要气力大才是拳啊!

 对太极拳要追求气力小,对四两可以拨千斤,很多虽在学太极拳的人,实际上还是不相信的。

太极拳能做到引进落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正是以柔克刚,以轻制重的四两拨千斤的具体表现。根本不是要练就千斤力才能做到的事。要人不知我,就更非气力极轻极小不可,练就千斤力,只能成为被人知的对象和挨打的靶子。所以,我说太极拳误在一个拳字上。

 如果我们将太极拳称为太极软功或太极软弹功,名实相符,目的明确;说明绝非练力斗力,硬推硬打,争顶牛冠军的事,肯定就不会发生;将太极拳练成外家拳或体操的错误,也就会大大地减少了。

前人认为太极拳是一种道法,是通过学习太极拳来全面提高人的质量,包括体质的健全、思想水平、审美意识等精神境界的提高,可以说人生该具备的种种优良品德,都可以从中获得;功夫有了成就,也即自我完善。人的塑造成功。太极拳是一门为人处世几乎无所不包的大学问,高妙的技击功夫,仅是其中的很小一部份而已。仅仅称之为拳,不仅容易与他家拳法相混、相等,使人误入岐途,也是小看了太极拳的功能。

 

 追求轻灵的根据

 在太极拳经、论中,与轻灵、力度有关的内容,今摘录若干于此,以见太极拳追求松柔、轻灵,以柔克刚之理论根据。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鼓劲练力,就既不轻、也不灵。

"发劲须沉著松净。"要松得乾乾净净,发劲的效果才会精彩。若拙力未舍净,发劲的速度就慢,不可能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形容感觉的高度灵敏。要轻才灵,用力越大越不灵。

"本是舍已从人。",要舍去硬力和主观见解,才能粘连。太极拳讲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因人为法。凡有硬力未丢净,或思想主观,在高手面前必然被动。

"不丢不顶。"只有在轻灵、粘连之条件下,才能做到。凡硬力未丢净的,必然听劲不灵,又丢又顶。

"人刚我柔谓之走。"是要我柔,不是我刚。是以柔化来克制刚强,绝非用力来顶进,去对抗。

"察四两拨千斤句,显非力胜。"说明以柔克刚,以小胜大,才是太极拳的本质。这显非力胜四字,说得够清楚明白了。凡以力胜大的,都不是太极拳。

"运劲身如百炼钢,无坚不摧。"百炼钢,是指柔软,不是指坚硬。古人说"百炼金钢绕指柔。"名贵的宝剑,可以缠腰一周,可以为证。

"极柔软,然後极坚刚。"这说明学太极拳先追求的是极柔软。"然後极坚刚",不是说追求了长时期的柔软之後,再去学坚刚;也不是说极柔软之後,一夜之间,会突然变成一个坚刚的硬人;更不能自作聪明,跨过追求极柔软的阶段,先就去学坚刚。极坚刚,是指发劲之威力惊人,可以无坚不摧。

从以上所引的内容看,如果我们还有拙力未丢净,就不合极柔软的要求,如主张还应保留一些硬力在身上,就不是太极拳了。

 我们在推手实践中,每每发现力大并不可怕;觉其力大,正说明不如我轻灵,那正是我独知人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的时候。在高手面前,力大,只能被动挨打。倒是那比自己更松更轻的,才是可怕的对手。 执著于有力、练力,就太极拳而言,实在是不应该有的现象;不仅枉费功夫,还走向反面去了,很令人惋惜!前面谈到,因为太极拳这一个拳字,使很多人意识里或潜意识里忘不掉气力大才是拳这根深蒂固的成见。奈何奈何!

那么,既然不主张练力,太极拳发劲的威力、能量巨大,令人惊心动魄,能将人迅速弹出或掷出丈外,这能量从何而来呢?这是常人不易理解,也正是太极拳之精彩处。

 太极拳是在硬力舍去之後,培养出完整的软弹劲来。硬力丢不掉,软弹劲就无法产生。这就是为什么要从轻、慢、匀入手而明确提出要舍已的原因,杨式提出有练体、练气、练神三个步骤,第一步练体,就是练肢体柔软。学习柔软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丢掉自身力硬力的过程;丢得越彻底越好。"发劲须沉著松净",要松得乾,软弹力才能速度最快,能量最大,也才能使人感到震恐,思想上解除武装。一般硬力未丢净或专门打过沙袋,不可能产生出这种高速度。这一点是常识范围以外的道理,一般人不易理解。

 我明确告诉读者,太极拳发劲的惊人能量,是由高速度产生的,速度转化成了能量。绝不是本身气力比别人大。在太极拳中只是笨,不是巧。例如:步枪子弹之弹头,论重量,微不足道。然而射击之时,因火药之爆发力产生了高速度,其能量,就不可小看,直径一公尺的松树,可以穿心而过。这不是小小的弹头本身有什么威力,是因火药的爆发力产生高速度的缘故。主张练力的人,是在力图加大弹头的重量,而不去增加火药的爆发力,效果会适得其反。太极拳的追求极柔软,就是天天在增加火药的爆发力。

 

 求松软比练力难

 经验告诉我们,练力虽然辛苦,但比较简单;求松软为艰难,细致复杂得多,除了身体本身受著强大而又错误的习惯用力方法支配之外,这柔能克刚的理论,实际上是很多人都不能或不愿接受的,或者是貌合神离,口头上接受,但不能兑现。如果不信,只要有缘,可与很多名家推推手试试,你将会惊奇地发现,真正松柔的不多,而硬的不少。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对于这种硬拳,礼貌的说法,是拳味不好或不对。实际是只学到了形式、外壳,内容还有待改进、填充,和"人不知我"的高妙境界,还隔云山一万重呢!

 

 至於说,练拳时要神宜内歛,要表现出动态中的静态来,这就更不是一般参加比赛的太极拳运动员所具有的了。金牌又代表了什么呢?

化劲与发劲的误区

从杨、吴式的经验看,学习推手要不走错路,必须先学习化劲,化劲有了基础,然後才学习发劲,这是必经之路,也是捷径。

 由於对拳的认识不同,并非学推手的都在遵守这先学化劲的规则。因为好胜心太切,很多人初学推手,还不会化,远远说不上学会了引进落空,就好胜之心勃发,喜欢进攻,而且美其名为"有化有发" "全面"得很了。对一贯主张坚持先学化劲的人,则斥之曰"老是化呀、化呀,没有进攻!"还有人说,主张柔化的,只能叫太阴拳,不能叫太极拳云云。

 主张先学柔化,是太极拳的正路,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柔化训练,就根本不可能使全身松柔下来,只有全身松柔了,才说得上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否则,一身硬力,必然与对方无法粘连,势必不丢就顶。不丢不顶,就成了一句空话了。现在的推手,常常出现拉拉扯扯的局面,也就是不会柔化的缘故。

 化劲与发劲,有个先决条件,必须全身松柔以後,才能做到。如果初学推手,就主张有化有发,是犯了急性病,倒果为因。因为全身还未松柔,不可能有完整的软弹劲产生,所谓有化有发,必然发生了假劣的质变,成了硬打硬斗,结果是大家都不长进。因为脱离了求松柔的正道,与太极拳理南辕北辙,也就只能走向斗力、顶牛的途径了。

有的人不明此理,认为推手就是争就是争胜利,自己还没有将僵硬之躯,改造成松柔之体,而好胜的欲望早将以柔克刚的原则,打斗的烟消云散了!

 

 今天只应有两派

 由於历代传承关系的不同,和各人体会的差异,太极拳形成了很多流派。这是客观事实。又因为太极拳的理论深邃,在同一门派中,也还是千差万别的,也可以说是人各一派。我们今天有了科学头脑,就应该总结前人的经验,看到自己的不是与不足,更应看到太极拳的本质。太极拳善於保存自己,主张柔化,并以柔克刚,也即实践拳论上的四两拨千金;更能以全身柔软後产生的爆发力攻击对方,威力惊人。而接触对方时,总比对方轻,达到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这是太极拳的特异处。

因此,我们可以说,到今天太极拳实际上只有两派,一派正确,一派错了。主张丢尽硬力的,正确;还未丢尽或不想丢净的,错了。也就是能舍已从人的,正确;不求人不知我的,错了。

内家拳有一些共同规律,如求松软、完整、爆发力等等。而松软、完整,又没有止境,松软、完整的质量、程度越高,爆发劲能量就越大。太极拳更是如此。只要我们辛勤耕耘,精益求精,成就可以没有限量。太极拳能引人入胜,这是很多人乐而忘倦的主因。这也是遇到高手时,使我们非常惊喜、赞叹、佩服而又非常响往的原因。我们反对用力,因为力的潜藏有限,尽管我们努力发掘,天天开拓,到一定时候,就会停滞不前,劳而无功;更坏的是,练太极拳的人,一旦误入了用力的歧途,通向松柔的道路,就被堵死,悟性、智慧、灵觉就无从开发。这无异於丢弃一块金砖,只拾回土砖一块!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