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华武术复兴研究会 > 公司动态 > 刘家拳

公司动态

刘家拳

2015-07-09

刘家拳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拳术,属于南拳流派之一。相传有三种说法,一是刘生、二是刘一眼、三是刘青山所创的,他们都是湛江人,都姓刘,故名刘家拳。该拳短小精悍,步型稍高,步法灵活多变,含胸蓄气,擅发短劲,出拳后肘微屈。刘家拳以灵为主,短桥短马、功夫硬朗、灵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如进似追风箭、退似雷电闪、走步须灵活、出手似云烟,它多是以吊马、拖马、侧闪等的技法。而手法上则是禽蟧爪(禽蟧即蜘蛛)、虾公腰(虾公即雄虾),禽蟧爪是指它的桥手快速敏捷,虾公腰是指腰力的运用上要有如虾腰般的爆炸力。其拳术套路有大运天、小运天、十拳、天边雁、八图功、刘家五形拳、刘家刀、刘家棍等。刘家拳是优秀的汉族文化遗产。

 

作为汉族优秀的武术拳种之一,源远流长的中山刘家拳属于南拳。南拳除洪、刘、蔡、李、莫等五大名家外,还有蔡李佛拳、侠家拳、龙形拳、咏春拳、白眉拳、南枝拳、儒拳、佛家拳、刁家拳、朱家拳、岳家拳等,被称为“十三名拳”。南拳是高要人蔡九仪首创,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基本要求是共通的。在手法上,上肢动作较多,劲力突出;在身法上,俯仰吞吐、靠棚闪转;在步法上,四平八正,落地生根。它们的特别之处是刚劲有力、步稳、势烈、大呼吸显于爆发力有声、发声以助发力。

南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不但在广东省内城乡有着深厚的根基,在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一带都有广泛的影响,享有较高的声誉。

 

刘拳为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之一,排列第二位,相传刘拳是在乾隆年间为刘生所创,后由刘三眼和刘青山所授,他们都是湛江地区人氏,同是刘姓,故又名刘家拳。

 

短桥短马、幅度较小,动作以快为主,注重贴身短打。手型有拳、掌、指、爪、勾。步型有四平马、弓步、虚步、跪步、歇步等。刘家拳的腿法不多,重点放在上肢的运用上。手法包括:冲、推、挂。撩、勾、采、抓等。以外还有少量肘法的运用。刘家拳的动作幅度虽小,但运动范围广泛,走向有纵有横,动作很少重复。刘家拳十分强调手法与身法的紧密结合;技击时不作正面攻击,而是迂回绕进,从侧面克敌。在套路中的表现是:上下横格、前突后闪,连消带打,一气呵成。所以,刘家拳是技击性比较强的拳种。

 

刘家拳的基本功包括桩功、桥功和腰功三大类。

 

桩功(扎马):由于各拳路中身体移动较多,步法配合拳法,便走边打,因此要求练习者在练习时対步伐的移动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练习桩功从静止开始,然后转换另一种步型的继续练习。目的主要是锻炼下肢的稳固性和耐久性。接着是步型的变动,即步法的练习。具体的练法是:弓步马步变换,虚步弓步变换;前后左右交叉步移动,然后变成弓步,马步或者其他步型。在下肢练习的同时可配合手法一同练习。桥法:以一定步型站立,做冲、推、挂、扫、插等桥法,在保证上下稳定协调的前提下逐步加快双臂的运动速度,并开始从定步转向活步练习,此项桥法配合步法一同练习,在训练桥法迅猛快捷的同时,刘家拳里还有一套训练和配合桥手坚实硬朗的方法。

 

刘家拳有一句拳谚:“禽蟧(蜘蛛)爪,虾公腰”。“禽蟧爪”是形容桥手要快速敏捷,有如蜘蛛捕食一般;“虾公腰”则是形容腰肢转动灵活,有如河虾在游动时躯体屈伸摆动运转自如。刘家拳十分强调腰肢的灵活性。拳中许多动作,都讲究腰的配合。训练腰肢具体方法:有前后下腰,拧腰,涮腰等。同时,在训练步型和桥法中还要有意识地配合上腰动力的练习,这样打出来的动作,才会显得完整而有力。

 

刘家拳创始至今估计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它的始祖,一直有三种说法,一是刘生,二是刘一眼,三是刘青山。一般在广东以外的地区是绝少见过刘家拳的,而此拳术也只在中山附近比较盛行。

 

刘家拳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之一。南拳最突出的特点是“拳打卧牛之地”,即以上身肢体动作为主,不需要多大地方。刘家拳则有“禽蟧爪、虾公腰”之称,“禽蟧爪”是指它的桥手快速敏捷;“虾公腰”是指腰力的运用上要有如虾腰般的爆发力。

 

刘家拳以“灵”为主,短桥短马、功夫硬朗、灵巧敏捷、步走四方、拳打八面。正如其拳理:“进似追风箭、退似雷电闪、走步须灵活、出手似云烟”。其内容有大运天、小运天、十拳、天边雁、八图功、刘家五形拳、刘家刀、刘家棍等。

 

另有一种说法,即刘家拳在中山已经失传,现今流行于沙溪、大涌、南朗一带的刘家拳实际上是蔡家拳。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