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华武术复兴研究会 > 公司动态 > 红拳开派宗师飞腿鹞子高三

公司动态

红拳开派宗师飞腿鹞子高三

2015-05-07

清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位对红拳的发展传播和对中国武术贡献卓著、影响至深的一代宗师高山,武林中誉其为飞腿鹞子。他的真实姓名即高占魁,字鸿斋,别名高春鸣,晚年以痛失知音又以高山名之,广为人知的却是鹞子高三。对这样一位长期为民间传诵不已、国内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基于封建社会重文轻武思想的桎梏及治史通弊,甚至连《关中府志》、《三原县志》也未书志留名或寥寥数笔,难怪我国近代体育史家唐豪先生亦提出质疑,断其为伪。加之有关可供研究高占魁的资料又散乱不一,囿于口传身授的拳札谚语,即使有涉及者,亦言之较略,语焉不祥,多处有误,这在客观上必然增大了研究的难度。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一个较为公证的评价和较为准确、全面的认识,还其真实面目,对推动红拳运动和中国武术的研究和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1、有关高占魁的身世
  《道咸宦海见闻录》载,“同治三年除夕,据探弁高占魁禀称德隆战事句中与高山再传弟子王希贞之《高山史略》述,高氏曾西北投固原提督雷正绾,留充武术教习事吻合。为了说明高、雷关系决非偶遇巧合,对雷正绾其人简要介绍。据《道咸宦海见闻录》载:雷正绾字礼堂,祖籍四川江油,早年从戎于武昌胜保标下,旋以军功获直勇巴图鲁称号(勇士)。后由金州(安康)至三原滞留一年之久。可以设想,一个官场失意的武官与备受四川陕籍大贾盐商雍载、以武功超群而名噪雷之桑梓故里的高占魁,以武会友,英雄惜英雄,虎豹惜虎豹之情,或香山礼佛修庙或研练拳勇武艺之技,在陕西三原县有过非同一般的识往。否则1863年陕甘战事炽烈之时,雷竟能于固原提督任上,将高待座上宾并留充武功教习是难以想象的。不仅如此,随着雷对高的武功的钦佩和为人的信任不断增强,最后甚至将高推荐给其顶头上司满清二品大员、陕西布政司署巡抚张集馨手下,充任亲兵探弁之职(高级警卫和侦察员)。因此我们认为这样的推断是合乎情理的。《道咸宦海见闻录》之探弁高占魁与《高山史略》中的高占魁实系同一人。然而,使雷正绾万万料想不及的却是高占魁固原之行并非一般武林人士经师访友,而是负有接应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北上、在清满军队中联络发展革命党徒进行策反的秘密使命,是打入清军的太平天国非同一般的乱党”!
  
  2、高三的技艺
  尊我斋主人之《少林拳法秘诀》第十章陕人高某”,第十二章三原高某”,“余游秦中,在泾原遇一高姓者,以精于猴拳著声关内外……”。据此唐豪先生曾论道泾原是甘肃泾州、固原等地的总名,秦中无泾原,此不明地理以意变造之误。第十章中陕人高某、第十三章三原高某”,从所改《少林宗法》之文考察其籍贯姓名,皆《少林拳法秘诀》作者尊我斋主人伪造无疑。故三原高某所习之猴拳创自山右,可证马氏连带亦伪。对唐先生此后推断,我们持不同看法。其一秦中关中”,这是人所共知的地理常识。关中也有泾原,即泾阳和三原两地的并称,而且两地联称前此以后均有沿用实例。因此,高氏与尊我斋主人相遇当在关中的泾原,而非甘肃的泾源,若在甘肃之泾源,其地域又何必局限秦中?将唐宋泾原节度使的军事建制与关中地名泾阳、三原合称泾原地名混为一谈。其二,百有余年,秦中以精于猴拳著声关内外的红拳宗师,惟陕西三原鹞子高三高占魁一人传域十省,拳技不绝于世,拳谚不绝于口。此唐先生虽经汜水渡黄河足履温县陈沟访查太极,而未亲自西入潼关考察所致。甚至清代才子袁枚,忘记了唐宣宗诗句八水寒光尽,千山霁色开”,尚有长安无八水之误,何况唐先生者不过千虑一失罢了。其三,《少林拳法秘诀》称高氏拳技,遇敌高手以快致胜的特点时说:“吾辈遇敌时,出手当如飙风迅雷,使其闻风而倒,哪有手迹可寻。此吾秦中俗语,所谓打来勿让见,见时不足算也。其技之神,亦可于言表见之矣。这正是红拳跑拳打手以快打百痴的传统交手战术思想的生动体现。而与红拳拳经乾隆年间《师宝龙拳法》打手不见手,见手不算手语实一脉相承。在手势上,《少林拳术秘诀》掌法为北派所擅长之技,北派多四指紧排,拇指贴掌沿”,也正是红拳对拳掌手势握拳如拳饼,展掌如柳叶的柳叶掌。柳叶掌在手法运用上的术语为一枝兰箭手。关于此种掌型手势,武术考证家徐震在《少林宗法图说考证》中说,“南北派拳法第一节类推以掌法异于南,而据此证高泺园为北派之掌法。此论是符合红拳合战交手传统实际的。《少林宗法图说考证》中叙及实敌交手视觉反应的眼法上称各家眼法有参差不齐之外,关名派遇敌,宜先用眼光注其肩窝。此是红拳视两肩以防手的视觉反应四法的基本要求之一,并为形意拳名家黄柏年在其《龙形八卦掌》书中再次认可。在腰腿技法方面,《少林拳法秘诀》作者又赞不绝口地称高氏手腕之灵捷矫健,腰腿之强柔活泼,洵近世之健者。就中手腕之灵捷矫健”,实指高氏精于猴拳,擅长刁打擒拿的手法,出手回手十分机敏迅捷特点的形象比喻。猴拳在今红拳拳系中一直沿袭猴拳之名,概因猴拳名俗而不雅,故拳家改称子拳。至今高氏传人演练红拳套式多有猴拳猴势。猴拳在实战交手中的串子手法运用,又多与跤法相配伍。猴拳套路流传至今尚有五套,即大子拳、小子拳和大子棍、小子棍、醉跤子棍(猴七星)
 至于腰腿强柔活泼,实际还解释了高氏拳技飞腿鹞子绰号来由,是对基在实战中身势灵捷、闪穿如鹞,其腿剽疾劲利、出奇制胜武功的生动描绘。陇上红拳传人至今谈到高氏三高六低腿之精妙,仍赞不绝口仰慕不已。甘肃天水红拳名师黄宝珊历数其师孙彦彪犹能继承高鹞子美女照镜绝技。陕西耀州高氏再传门人宋士杰称高氏十分重视腿法训练,严格遵循先练拳以腿为先,后练拳以膀为先的师训,并将红拳基础训练法十大盘功作为初学入门之首要课目。此种成套的静力性、以柔韧性方面的突出是高氏腿法之强柔活泼的关键所在。凭借历代明师的口传身授,十大盘功在人体柔韧性方面的突出功效,使红拳又享有软拳盛名。长期坚持此功训练,还可有延长运动寿命之功。如:五十年代参加武术运动会的四川张腾蛟(陕西三原人),六十年代甘肃平凉童天祥,西安杨杰和八十年代甘肃成县赵斌等均擅此技,虽至耋耋之年,犹能作劈叉朝天之势。
  
  3、高占魁的影响
  咸阳张九山编著之《九山拳术诀要》吕光渭跋中记有赵武与三原高鸣春,绰号鹞子,于清同光间均以拳名关中。明确无误地记载着三原高占魁与咸阳赵武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关中著名的拳家事实。惟名不相符而为高鸣春者,概高之别名,取唐王维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借山鸟鸣春之意,寄意倒清复明有望而名之。
  《高山史略》载鹞子高山,原名高占魁,渭北池阳(三原)高家堡人。后更名鸣春,暮年以知音难觅取高山流水雅意更名高山。兼嗜拳技,任侠好义,喜交游……”。不但更具体地指出其故里是三原高家堡人,同时将高占魁的原名、更名绰号,一一罗列出来,使许多年以来高占魁、高鸣春、高三、高山是否为一人的疑难问题得以澄清。《高山史略》又载有:高占魁早年在专精红拳技艺的同时,打破武术界狭隘落后的门弟偏见和保守思想束缚,艺从头师,百师学艺的虚心求教精神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思想境界,挟重资访名教于黄河两岸,大江南北,慕其技精绝者而学之。即所谓河南之腿法,山东之滚打,河北之燕青,少林之八步,湖北之通背等等。取诸家之长兼而习之,博记广学融会贯通,此后高占魁拳法技艺方臻炉火纯青的地步。
  三赴高山故里访问,据其五世后人高文彦称:先祖高占魁,乳名红娃,长面清瘦身形高大之人,性豪爽喜交游,任侠好义,精技击,获鹞子绰号于四川。
  通观以上剖析和身临实地的考察,都屡屡谈到同一时代(清同光年间)、同一姓名(高某、高姓、高占魁)、同一籍贯(陕人、秦、泾原、三原、池阳)和同一绰号(武技擅长飞腿鹞子)、而精于猴拳著声于关内外的红拳的技击泰斗,经多方查证惟高三高占魁一人而已,在姓氏籍贯上不过说略有异而已。
  古人云:“街谈巷议,必有所采,击辕之语,有应风雅。清代著名史家章学诚亦将歌谣谚语口碑归为史料。在我国广大地区(重点是西北、西南地区)红拳拳域内,有关高氏桑梓故里、武技擅长、姓名行次、绰号外称的拳谚歌谣所在多有,百余年来辗转相传,诵扬不衰。如颂扬高氏武技籍贯的拳谚:“家住陕西在三原,离城四十在陵前,若问我的名和姓,飞腿鹞子是高山。其中,陵前即唐高祖李渊从弟李寿(李神通,官至司空)之陵前镇。实地考察高占魁故里,当在距陵前镇北十里许之马额乡高家堡(而非高家壕),该堡村地望南北二百余米,东西宽仅百余米。东隔赵氏河和咸宋公路,与富平县庄里镇相望(五里之遥);北距我国医药学家孙思邈故乡耀县十五里有奇。其故里虽名为三原县辖(距县五十里之遥),然其地却近耀县。《高山史略》记其年老卒於耀邑,归葬村东(高家堡)祖茔。耀州实高占魁第二故乡,授徒众多亦高氏正传。拳谚:“鹞子高山河南腿,陕西刁打走得鬼。在这里,不但指出了鹞子高山足称武林绝技的飞腿师承渊源自河南腿法一支,而且明确无误地点出了高占魁在合战交手中,特别惯用红拳拳系中猴拳技击上刁打擒拿的特点。高三再传弟子富平王来朝为刘杰三部教官,民国年间,随军至洛阳,与著名剑家胡敬章、著名形意拳家张桐等相友善,拳技多有切磋,其教训后学称高师语合战交手,要在全力,速接速打六合不合,打人不着。其入室弟子洛阳卢少青、杨凤中得其真谛传其技艺,此为高氏东传红拳的一支。《高山史略》记有高氏以六合手技胜马黑子,得鹞子绰号,声震武林。又可证高氏独擅之常杀手法威身靠子扎心肘,打要凭得六合手之连击手法。据此而言,《少林拳法秘诀》作者尊我斋主人称道高氏武技洵近世之健者”,并非出自杜撰,而是实有依凭的。1980年笔者于奔涉云南全国武术运动会途中,在四川成都市专门拜会了九眼桥下寓所的老中医陈大章先生。陈之红拳师承陕西省长安县酒铺乡王家沟人的杨天成。杨于解放前曾在陕西省国术馆任教,尤擅醉八仙、醉棍。陈系杨天成二下四川传教红拳弟子,口述杨天成传播红拳始末,内容及其传人云云,此又是高氏红拳入川之一支。
  我们还可以从高氏在红拳不同拳域,以姓名冠以红拳别称加以佐证。流传在甘宁青之红拳被尊称为高家拳”;在四川高氏所授之红拳,又以高氏籍贯总称之为三原门”,或以武林绰号命名为鹞子拳”;在河南豫西又以高氏专擅之六合手法命名为六合门”;在湖北宜昌、沙市以红拳为红门等等。凡此种种,无可辩驳地证明高氏之武技和实有其人,是清中国武术极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
  
  4、高占魁的政治倾向
  从《少林拳法秘诀》和《高山史略》等有关专著和史料里,找到了重要的根据和大略的痕迹。首先有被唐豪称之为清末一篇弃满反清情绪的武术书籍《少林拳法秘诀》的作者尊我斋主人曾与高占魁有过非同一般的交往,“与订交六阅月。也就是说高氏与反清复汉的革命党人有过长达半年之久的直接接触。由此可以推断,高氏亦必尊我斋主人反清同党无异。
  其次在高氏桑梓故里至今流传着一首高氏反清诗:“猛虎跳跃大翻身,英雄大名贯古今。一朝入林三声吼,推倒清廉转乾坤。诗中反清之意非但显而易见,溢于言表,甚而达到誓不两立的地步。若此诗确系高氏所为,则其身份当不言自明;若为高氏后人或门人所为,亦不难看出高氏生前反清思想何等强烈和影响至深。第三,高氏再传门人王希贞撰著之《高山史略》,记清同治初年高氏及闻石达开大渡失利后,怆然涕下,抚刀叹息数日嘿然不语。假设二人无共同强烈的反清思想基础,那么与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黄金如粪土,肝胆硬似铁,策马立悬崖,弯弓射胡月,人头当酒杯,饮尽仇隹谁血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早已直接或间接有过相当的联系。而表现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悲愤婉惜之情,倒是不可思议的事了。何况高山青年时期访教大江南北,《高山史略》记有于江西高、石相会传说。通过以上言行,从高占魁与反清革命党人结交长达半年之久,及为史家列入正史的歌谚推倒清廉转乾坤的誓言,到闻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而怆然涕下……”,至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字立生或笠赠,陕西富平县人,红拳拳技受教于高占魁弟子岔口金仲)与冯玉祥、孙岳于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终将满清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逐出故宫等事迹,鲜明而粗犷地勾勒出高占魁一生的政治倾向和贯穿着反清思想的主线。
  总而言之,高占魁是一位确有影响的拳技超群、对中国武术做出杰出贡献的红拳一代宗师,而且在政治上还是一位积极投身于反清复汉历史洪流,颇有影响值得纪念的仁人志士。
  
  5、鹞子入川
  高三飞腿鹞子的绰号获名于四川。关于高山入川的因由有四:第一,高三祖上即为川楚巨商于湖北沔阳为菸商,开当铺于成都。其三世祖于自贡盐商四大家族之三畏堂四友堂”,出白银三千两之股,共同开发天子井大获成功,黑卤自喷至丈余,月产卤水三千担,获利甚丰。此与高三之五世孙高文彦所述其祖在成都即经营典当相符。其后商路又扩充有煤运,盐运,瓷器等。第二,受陕商之邀,赴川做护卫之事。清代中叶陕商撤金淮扬,关中四大家族投资四川金融和井盐。清四川巡抚刘蓉称:“川盐名厂井灶,秦人十居七八。可见川中陕商邀高入川,实乃利益所在。再则,高三先辈数代经商于成都盘根错节,又与官府交往深厚,在当地颇有影响,加之高三又为武林名家,以此相请入川。此间,有一个鹞子高三飞腿击败名震四川的马黑子的故事,一直在武林界传为佳话。提起马黑子在四川成都一带无人不晓,此人系川中一有名拳师,咸丰十年在成都抚衙任武术教头,有力顶千钧之勇手击碎石之技,其目中无人,傲势称霸。高三性格侠义,嫉恶如仇,马黑子行径本有气愤;加之,马与其徒弟对陕商有所欺辱,一日,两人相约教场比武,当地总督坐阵观看,观众如堵。此时只见一人轻如飞鸟,由众人头上越过落于场中,抱拳放对。总督惊呼:“好一个飞来的鹞子!”“鹞子由此得名。二人跑拳打手,行场过步,吃跤觅跤,各显其招。马黑子凭借力大武强,猛冲猛打,步步紧逼,高三前一回合只是审势守防,探其虚实。当马黑子黑虎掏心连袭高三时,高三运用轻功闪绽腾挪,与其周旋,伺机以其绝技刁打六合手”,“迎面贴金”,“判官脱靴”,马黑子击倒在地。高三揖礼,呐喊:“承让不打不成交”,据说,二人之后义结金兰之好。第三,秦人以周秦汉唐正统思想自居,仇满不共戴天,高又系反清党人。自贡为川南重镇,尚有南明残余势力,而执事者多为李自成旧部,高三至自贡实为联络当地反清会党袍哥太平天国石达开李兰部北上反清复汉。高三以双重身份在自贡的西秦会馆以武会友,与袍哥会首联络,以传授武艺为掩护,反清的目的十分明确。第四,传授武艺。高三在四川资阳、灌江口、成都、自贡、绵阳等地均有弟子承传,红拳跑拳打手得以流传。四川自贡的西秦会馆中至今还保留有高三曾在那里传艺献技的演武场献技楼
6
、立碑书志,流芳百世
  出于对先师的敬仰,继承弘扬红拳文化,陕西省武术协会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办公室、三原县马额镇、高家堡村,为这位拳技超群、对中国武术做出杰出贡献的红拳一代宗师,立碑书志。其碑文于后(杨宝生撰文):
  公高姓讳占魁字鸿斋生于清嘉庆二十一年殁于光绪二十八年。行三故又名高三。陕西三原县陵前镇(今马额镇)高家堡村人。家为川楚巨贾,富甲一方。少年即胸怀大志,尤嗜拳勇,先从乾隆年间耀州野孤坡名师郭崇志,习终南派红拳势法。时值满清中叶,秦人以汉唐正统自居,仇满不共戴天,及长,加入会党以反清为己任。诗赋明志:“猛虎跳跃大翻身,英雄大名贯古今,一朝入林三声吼,推倒清帘转乾坤。又虑所学浅陋,遂携重资。千里访教于黄河两岸远及鄂赣,转益多师,终汇诸家之长熔为一炉,偏精独诣斐然名家。时关中红拳喜逢中兴,公与临潼黑虎邢三、潼关饿虎苏三技艺高妙,皆为专擅开派宗师,相契为友,是为关中三三之名为世所称焉。公重然诺有古任侠尚义风骨,拳技精绝,砺盘功精子拳、抹手背腿独步于时有飞腿之誉。及南下成都与川之武林名家马氏放对打手跑拳,寻以身矫如飞鹞穿林,出手如飘风迅雷,角而胜之,义结金兰之好,声名震于川滇。府督观而极赞,始获鹞子绰号。后设馆于御前之街,演红拳于西秦会馆,播技于巴蜀,川人崇为诸拳之冠,远技于云贵之域。百年流布,至今犹颂公之大名,其功厥伟矣。同治初陕甘战事炽如烈火,关中富室多为冲击,方举家迁于耀邑。旋经陕督雷正绾荐于陕西布政司张集馨幕下,以图伺机接应太平军北上。及闻石达开大渡失利,呛然涕下,抚刀叹息数日嘿然不语。悲失知音之早殒,恨失大计之将成。晚年又以高山名之。寿高八十六岁,归葬于村东祖茔。遗志一脉相承,再传门人国民二军军长上将胡励生与冯玉祥、孙岳于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终将满清最后一皇帝逐出故宫完公遗愿。是以,公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对红拳发展贡献卓著的一代红拳宗师,更是我国反清历史洪流中颇为值得纪念的一位仁人志士。故勒石以彰功德。铭曰:
  嵯峨苍苍,清河汤汤,先生风范,山高水长。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