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华武术复兴研究会 > 公司动态 > 记恩师卢式心意六合拳名家王守贤先生

公司动态

记恩师卢式心意六合拳名家王守贤先生

2015-04-23

本文作者兄弟俩是卢式心意六合拳王守贤恩师的嫡传弟子,在恩师诞辰111年之际,将他老人家鲜为人知的一生,介绍给大家,聊以缅怀之情。

王守贤恩师,河南开封人,回族(19011974),是上海心意六合拳开山鼻祖卢嵩高最早入室嫡传弟子之一。恩师与卢师爷既是河南同乡又是回族门里,师徒感情胜似父子,相依为伴,直至最后含泪送终。恩师一生练拳习武,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从不间断,得其真传,功力惊人, 深得卢师爷喜爱,在他师兄弟中有口皆碑。

恩师一生淡薄名利,从不张扬,除门里师兄弟外,在武术界很少抛头露面。

恩师于1901年出生于武林高手云集的河南开封。自幼受武术氛围的熏陶,无论是攀杠子、玩石锁、练摔跤、还是习武弄棒,样样爱好,特别是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擅长回教门里的查拳、七势拳、西凉掌,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是当时开封“东大寺”(清真寺)闻名的大学长。但由于家境贫寒,家中只得凭借富家印子钱做小生意,十二三岁时的他,便上街提篮小卖。一次,遭到军阀兵痞敲诈,他虽年小,但毫无惧色,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用西凉掌几下就将兵痞打倒在地,连连求饶。二十岁出头,便只身来到了十里洋场的上海谋生,遇卢嵩高先生后,遂拜为师,开始习心意六合拳。后又从开封接家,安置在虹口区公平路。为了便于学拳,恩师又携家眷搬到普陀区的回民窝(旧社会称小沙渡,现为常德路新会路)距卢师爷家仅隔百米之遥,除了谋生外,就是练拳。他与卢师爷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得到卢师爷的教诲和指点亦最多。

恩师秉性刚正不阿,不畏强暴,他行侠仗义的轶事,使人永远不能忘怀。早在抗战时期,上海沦陷,日本人横行霸道。一天,在日租界里,一帮日本人想耍弄中国人,恩师正巧路过,他们见恩师个子矮小,便围了过来,其中一个日本跤手,抓住恩师翻到背上想摔“背包”,恩师并无还手,只在日本人背上一松,任凭他如何发威,就是摔不下来,这时恩师暗暗发功,往下一坠,将那日本人重重地压趴在地。旁边的日本人,伺机攻击,摆开架势,从四面扑了过来,未等后面那个抱住身,恩师一个火烧身、虎坐窝,便把他打得不会动弹,正面那个此时又要扑将过来,恩师一个矫健的蛇行步迎了上去,一记搓把,将其击倒,然后侧转身一个裹横,旁边的日本人也应声被打出几丈远,围观的中国人无不拍手称快。还有一次,在英租界,恩师见到一位中国老汉被英国巡捕警棍打得头破血流,却还不罢休,眼看要出人命。他怒不可遏,一个箭步蹿了上去,仅用一 个搬把将那巡捕打到墙上撞昏过去,随后背起老汉夺路而走。恩师不但疾恶如仇,还心地善良。当时,靠出大力挣得微薄收入,养活一家七口人,还要孝敬卢老师,已是相当拮据,但遇到邻里穷苦人饿的接不上顿,他就是勒紧裤腰也要鼎力相济,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得助的人们至今还念念不忘。

恩师一生勤奋刻苦练拳,对心意六合拳的执著和痴迷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他老人家常说,老师传下的心意门是咱们教门的拳,是门好拳,我只要有口气,能动弹,我就不能丢”。他一直教导我们:“练拳要有恒心,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与其那样不如不练”。他还说:“学拳要先学做人,练拳人不能贪男女之色,不能骄傲炫耀,贬低别人,更不能欺负人,咱们练拳是为了强身防身的”。在习拳练功上,恩师是想尽了办法,家里地方不大,却摆满了自制的练功器械,大到沙袋沙包、攥把用的白蜡杆、六合枪、六合刀、盘龙根(两截棍)、月牙大刀、缸、坛子,小到练握力的小木棍,应有尽有。用他的话讲:“练咱们这个拳不拘形式,下场子可以练、走路可以练,在家里,站着、坐着、躺着,只要想练,随时随地都能练”。

我们记事的时候,就看到恩师每天天还未亮,就已在家练内功,后到室外练拳,然后上班。尽管在锅炉厂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下班后,还坚持带着我们外出练拳。回家后,还要练鹰爪功、五行掌,起初用一缸黄豆,最后练得都成粉末了,又换一缸铁砂。睡觉前还要练蛤蟆功,用手指做俯卧撑,一口气就是一、二百下。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六十年代中期,老伴去世(回民称为,“无昌”),恩师便以练拳来发泄悲痛怀念之情,日复一日,不慎劳累过度,导致中风,为了便于照料,我们兄弟俩就搬到恩师家。四十天后,恩师能下地,就又一瘸一拐开始锻炼了。同时,加上针灸推拿,三个月后奇迹发生了,身体基本康复,白发换黑颜,又和郭文治老前辈带着我们活跃在胶州花园(后静安体育场)和静安公园。他演练得狸猫上树,30多公分粗的树,用丹田一打就是百十下,树干直颤,树叶纷落,李尊贤、马孝凯、解兴邦、于化龙、王树根等诸位师兄弟,见了又是钦佩又是心疼,纷纷相劝。

恩师虽然武功精湛,但极守门规,择徒甚严,宁可不收,决不乱收。解放前,除代师教徒外,恩师仅收自己门里的几个孩子为徒。解放后,大多是师兄弟们的弟子登门求教,恩师授拳极为严格,他对我们兄弟两个嫡传弟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常说:“练拳架子不能走样,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尽管当时我们已练拳十多年了,他老人家还是一招一势不厌其烦地言传身教,不但拨架子,还详尽的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意境和用法,为我们几十年的习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身受益。

恩师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八年了,但是他老人家高风亮节的人品,对武术的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的毅力、深厚的功夫、在场子中练拳的风采以及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们眼前,鼓励我们坚持锻炼,永不懈怠,作为心意六合拳的后人应该努力继承创新,将中华民族的武术瑰宝心意六合拳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